本报记者 裴龙翔
近日,上海市第四中学集美礼堂内,经久不息的掌声中,“传模范匠心·育劳动新人”徐汇区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暨2025年秋季学期劳动教育课程发布仪式举行,拉开徐汇区劳动教育新学期的帷幕。
本次活动的核心亮点——25门由劳模工匠亲自备课讲授的创新课程亮相,其中5门深度嵌入学校教学安排的校本系列课程,以其“理论学习—实践体验—成果展示”的完整闭环设计,成为上海首创、引领示范的劳动教育新范式,标志着徐汇区在深化“五育并举”、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上迈出关键一步。
本次发布的25门课程,凝聚了来自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等多领域顶尖劳模工匠的智慧与经验。其革命性突破在于开创性地打造5门纳入学校正式教学安排的校本系列课程,实现劳动教育日常化、规范化、科学化。这一创新设计打破传统讲座式劳动教育的局限,构建起“理论学习奠基础、沉浸实践强技能、成果展示促内化”的完整教学链条。
活动现场,10位劳模工匠代表接过“劳动教育导师”聘书,其中全国劳模、上海外高桥造船设计研究院技术总监洪刚,以船舶制造中“每一根钢管的重量”为切入点,用数十年的行业奋斗故事,将“精益求精、责任如山”的工匠精神具象化地传递给学生。而人工智能专家吴文巍,则通过解读其团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西藏供水难题的案例,点燃学生对科技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热忱。课堂上,学子们踊跃提问,思想火花激烈碰撞。
“洪刚老师让我们明白,任何微小环节都关乎全局成败;吴文巍老师则展示了科技如何解决民生痛点。这堂课让我理解了‘三个精神’的厚重。”七年级学生郑子理感慨。
徐汇区总工会负责人表示,区总与教育局将深化协作,依托已建立的“匠心模范寻访”实践基地平台,进一步整合、优化课程资源库,把在市第四中学验证成功的校本化课程模式,连同整套运行机制、师资培养方案及评估标准,向全区所有中小学校进行全覆盖推广与深度辐射。
京海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